中英共建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开园

时间:2015/06/26

2015年6月26日,贵州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开园仪式暨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落成典礼举行。据悉,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是国内首家生态文明创新园,同时也是英国建筑研究院(简称BRE)和清控人居集团创建中国创新园网络的首个项目。

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是国内首家生态文明创新园

    作为全球首个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者,BRE2015年创建了沃特福德BRE创新园,在全球率先展示了集成多项世界领先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低碳或零碳建筑。随后,BRE创新园全球网络陆续覆盖到加拿大、美国和巴西,吸引了近千家优秀跨国企业参与到园区建设中。

    2011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到访BRE创新园,提出中英两国生态技术合作、绿建标准研究和创新园落地中国的构想。3年之间,两国相继签署来了广泛领域的创新合作备忘录,最终于20146月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提出绿色低碳城镇化合作研究,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创新发展。

201527日,贵安新区与BRE、和清控人居集团共同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建设国内首家生态文明创新园——“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

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一期工程及第一栋科技示范楼历时134天的规划、设计和建造,目前已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据贵安新区副主任欧阳武介绍,短短数月,园区已经和5家拟入园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另外,22家技术产品支持企业和11家共建单位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都已经在园区和示范楼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展示。

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一期工程和清控人居示范楼从规划建设到竣工,仅用时134天。对此,贵安新区副主任欧阳武说:“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国务院赋予贵安新区的战略使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是集中展示国际领先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化平台,创新园的建设将贵安速度提到了更高的标准,我们有责任把BRE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走在全国的前列。” 

未来,园区将成为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机构

“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不仅是绿色建筑技术的展示平台,也是各项技术的权威评估基地,中国未来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机构,将在绿色技术应用前,对建筑师、开发商、建材商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试验、检测和评估,并且提供长期跟踪的专业技术支持以及测试报告和绿色建筑设计、咨询、运营管理等服务。”清控人居集团董事长、总裁童利斌表示,清控人居集团以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的建设为契机,将把其建成一个永不落幕的绿色生态技术的展示基地。

“这个项目不是招商引资的产业园,而是中英合作的关于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的研发区。李克强总理与英方签署的创新合作备忘录,有4个跟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课题,分别为:健康城市指标——伦敦与北京,中英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建筑使用后评估,以及中国创新园的发展与研究。作为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创新园,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将在这些方面全面展开研究和探索。”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将着力打造海绵城市的典范。采用先进的雨水和污水系统设计,实现雨水的自然积蓄、渗透和净化,并基于源分离技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园区采用低碳建设模式,通过生态化的地形处理、低碳交通设计、废水废物循环利用等策略,最大程度实现节能减排。

在智慧管理方面,园区整合4G无线专网、智慧运营管理系统等设施,对园区内各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智慧控制和远程评估。示范楼的环境品质智能控制系统,将推广于园区运营管理及贵安新区的节能减排研究。未来,创新园将通过智能化检验、评估和动态数据跟踪等方式,提供持续的专业服务与测评报告,并为优质产品颁发绿色标识。作为绿色创新产品的孵化器,园区将打造联合研发和协同创新的平台。

园区内第一栋科技示范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626日,位于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园区内的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举行了落成典礼。有别于过往谈到绿色建筑,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联想到这一建筑采用的先进技术或设备。而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不管是整个园区规划还是科技示范楼建设施工,却并不全是先进科技成果的堆砌,而是更讲究地方的技术适宜性。

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从设计、建设到完工仅用了134天,集成了大量可持续性技术,优先采用适合贵安自然气候条件的地道风系统、双层外墙维护体系等被动式技术,补充生物质锅炉采暖系统、太阳能光电光热等主动式技术,在降低建筑能耗和提升室内舒适度的同时,还能促进绿色技术的集成应用与跟踪研究。

同时,示范楼的整个设计过程还一直秉承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可检测、可监控、可改进的理念,采用数字化设计、装配化建造方式,有效提升了建造效率和质量,为未来示范楼及相关部品的实验、监测、更新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目前,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已和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共识,入园企业将在创新园内建造不同主题的示范建筑。以此为基础,园区和企业将开展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的检测、评估和动态数据跟踪等科研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