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之路的新型实验——尹稚教授专访

时间:2015/10/16

如何实现绿色化发展,是摆在当今中国面前的一道题。

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如今在成果突显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开始爆发。很显然的一点是,按照原来粗放的、低技术的、非绿色化的建设模式,中国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而城市化的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

“能耗承受不了,对环境的负排放消化不掉等问题,现在看来是技术问题,是标准问题,过了若干年以后这些都会积累成社会问题。随着环境意识、公民意识的提升,公众对这些问题会越来越重视。”尹稚教授说,“如果不走一条绿色化的发展道路,按照原来的模式继续下去,对于中国将会是‘灭顶之灾’。” 

“以2008年绿色奥运标识的制定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绿色建筑标准,清华团队一直参与其中。但是必须要看到,绿色化发展和研究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201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在访英期间提出了中英两国在生态方面合作的构想。在这一国家合作共识达成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和英国建筑研究院(以下简称BRE)于2014年10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尹稚教授认为,这一合作的达成意义重大,与国家的现实问题和未来规划息息相关。

“以2008年绿色奥运标识的制定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绿色建筑标准。目前中国有一个国家级的绿色建筑标准,已经经过将近十年的实践验证,以后也仍将依托对大量“三星”建筑的长期追踪实测而不断调整修订。清华的科研和实践团队一直参与这项工作,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更进一步向绿色建筑及生态社区运营管理方向进行探索。”尹稚教授说。“但是必须要看到,我国的绿色化发展和研究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绿色建筑研究大多基于建筑尺度开展,尹稚教授认为绿色社区、健康城市等更大尺度和统筹层面的标准仍然缺失。另一方面,绿色建筑领域投入巨大,但缺乏长期的效果监控和运营方案调整。“过去我们的资金投入是简单的从设备出发,但很多时候花费不少,却并没有达到预计的社会目的和预期指标,甚至买了设备最后不用。究其原因并非设备本身的问题,而是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大量的建设投入和设备运行需要长期的监控和检测,无论是建筑还是社区,都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使用后评估机制。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尹稚教授说。

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国绿色建筑的标准也应相应提高。这一过程可以与BRE的BREEAM系统改进合作开展。尹稚教授说:“我们现在是三星评价标准,未来可能会有四星、五星;而BREEAM系统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系统,在现在五星标准的基础上,也可能需要根据英国的实际需求设定新的六星标准。我们清华和BRE在这一问题上观点一致,希望能够通过合作,实现中国标准和英国标准的‘嫁接’,共同推出两国都能够互认的标准,这也是我们合作的目标。” 

“生态问题、绿色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覆巢之下不会有完卵。”

清华和BRE的合作中,亮点之一是引入了创新园的模式。“我们跟BRE的合作并非简单的经验借鉴,更多的是一种模式参考,认同和引入他们这种以创新园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整合和技术扩散的模式。这种模式下,项目是一个个一比一真实搭建的东西,展示度高;并且与计算机模拟实验相比,可以得到一个更接近真实的使用环境的验证。”尹稚教授说。

位于贵州省的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是中国国内的第一个创新园,定位为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效应的国际共同研发及技术推广平台。中英两方也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绿色建设标准和英国BREEAM标准实现互通认证、共同提升、共同推广的平台。

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成功建设的背后,离不开清控人居集团和BRE的努力和支持。作为清华大学旗下涉足新型城镇化相关领域的专门性企业集团,清控人居集团和非盈利性质的BRE联手,不仅为创新园提供国内外顶尖的科技研究和产品资源支撑,还和贵安新区政府联合组建了园区的运行公司共同运作,并承接技术转移、技术扩散将来可能产生的经济利益。

“中英合作的创新园实践,在技术层面是取长补短的过程。比如,我们第一批示范建筑的建设相对过程粗糙,在低冲击开发、施工管理等方面远没有西方做得严谨,他们对每一个微小地方的管控都有严格的规律;但在环境、能源的监测与调控技术领域,我们可能比BRE做得更前沿一些,英国园子尚未实现的实时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我们的贵安创新园已经能做到。”尹稚教授说,“所以,一旦创新园搭建起一个国际平台,全世界的科学家在上面做比较严谨的科学技术交流,这就会变成一个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过程。”

这也是基于科学家的一个基本认同。“生态问题、绿色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覆巢之下不会有完卵。”尹稚教授说,“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些技术原则,建立起一些共同的监测程序,建立起一个能共同认可的一个大体的指标范围,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国情做进一步的深化和努力,这样就把一个所谓的封闭型、排他性的商业性绿色标准逐渐变成一个更具科学背景、真正朝着人类共同家园去努力的科学发展道路。”

实际上,创新园模式可以理解为一个“科学共同体”。而科学的一大体现就是用数据说话。“创新园在英国的应用模式体现在:针对英国目前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先在园子里盖实验性建筑;任何一项新技术产生后,都要经过实验建筑试用,做长期的跟踪监测和大数据积累。”尹稚教授说,“这种做法首先解决了参照系如何建立的问题。比如贵安新区这样一个‘天无三日晴’的地方,太阳能到底能不能用的疑问一直存在。以前只能从感性上说感觉这个地方不适合太阳能,但并没有数据支撑。如今我们在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的示范楼里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和结合了薄膜光电技术的玻璃幕墙,经过一年真实数据的采集,可以切实认知到这里太阳能的产生效率怎么样?一年可以节多少能?可以减排多少二氧化碳?室内室外舒适性的实现程度如何?有了这种地域性的数据积累,以后在本地区或类似地区推广某种技术的时候,说出的话就是靠谱的了。”

BRE生态创新园的网络是一个国际化网络,除了伦敦,苏格兰、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也是这个国际网络的成员。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的建立是中国加入这个网络的标志。“这个创新园是对全球开放的,在绿色建筑领域,既有国外比我们领先的东西,也有我们比国外领先的东西。而现在等于建立起一个国际性的开放、可持续跟踪的科技研究平台,各国的科学家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的公开的科学数据来从事它感兴趣的研究工作,在园区中可以共同实验、讨论科学问题、具体技术、产品研发和改进等等。。”

尹稚教授介绍,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形成不同的联盟。科研联盟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而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供应商联盟。“之前,我们不大敢相信中国厂家的话,因为他们号称的产品性能在实际运行当中往往无法达到;而在引进国外绿建相关的设备中,我们发现外国厂家也存在产品不达标的问题。”尹稚教授说,“现在有了这个实验平台,中国的厂家想进入外国市场,或者外国厂家想在中国推广产品,可以通过我们的检测平台向市场提供一个第三方的真实检测结果,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而我们也做到了替政府把关,替商家把关,形成了一个有检测数据支撑的供应商联盟。”

   而对于地方来说,检测数据的支撑利于技术的推广,对技术的认可会带来更大的附加市场效益。尽管创新园本身不会开店设厂,但是它可以作为技术示范,具备研发、检测、培训等功能,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在合作中,厂商附带对当地的投资环境、原材料供给环境、劳动环境、文化认同环境都有一个综合考察。他觉得满意的话,就会为当地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尹稚教授说。 

“科技如果不绑上资本的翅膀是飞不远的。科技创新的能力、赚钱的能力、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三者绑在一起这就是清华产业应该担负的责任。”

对于中国绿色之路的探索,这只是开始。

“全世界在技术领域不存在普适标准,任何一个技术原则、技术标准,在不同地区的使用过程,都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尹稚教授希望,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创新园建立起来,“创新园这个模式在英国运转了十年。目前贵安是中国的第一个创新园,也是中国加入国际创新园网络的起步。中国一共有九大气候带,贵安的选址只代表了其中一类,如果想把这个研究做得比较严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中国九大气候带的覆盖,因为在不同的气候带上节能减排的技术、追求绿色标准的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九大气候带的覆盖,尹稚教授还有更细化的目标,即推动地方建造的标准。每一个气候带还会有一些更细分、更精细化的技术需要去验证,他认为中国的国家级标准在不同的气候区、在中微观的尺度下,还需要面对地方化的问题:如何逐渐形成跟地方的实际天文地理条件相适应的实施细则?

“比如这次我们在贵安园区完成了相应数据的积累,最终会形成针对贵州这样一个特定气候带的一套地方标准。那么未来在贵安新区这样一个国家新区的建设中,这套地方标准就可以当作一个强制性的地方项目去推行。这样的意义在于,把国标中一些存在地区差异、不适宜在贵州考察的内容摘出来,而把真正需要考核的东西突显出来,甚至强化考核。中国的国土面积实在太大了,我相信这样才能够把中国这条绿色化道路真正落到实处。”

而清控人居集团的目标还不止于此。作为清华大学产业的一部分,清控人居集团希望打造不同层级的新型城市化的样本,尹稚教授说:“除了这种创新园的项目,我们会选择一些城市新区级的项目、健康小镇的项目,一直到美丽乡村级的项目。我们会以投资的方式打造一些具有示范效应和标准落实的样本,随后的盈利将通过跟其他开发商、建造商、供应商合作,以商务模式或技术系统和单独技术产品推广的模式实现。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而是以科技进步来推动中国城镇化从规划设计、建造到运营管理全过程的升级换代。”

作为清华大学的产业,清控人居集团和背后的科研平台之间有一致的目标:他们互为支撑,希望依靠“科学”这个尖端而强大的力量让技术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科技如果不绑上资本的翅膀是飞不远的。研发过程需要资本投入,但如果纯粹依赖金融手段的操作,无法实现实质性的社会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赚钱的能力、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三者绑在一起这就是清华产业应该担负的责任。而背后支撑我们往前走的动力,是希望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科学技术支撑,中国的城市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能够实现真正提升,这就是我们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尹稚教授说。“后续的路还很长,我们一步一步地走。”


作者:戴梦馨(《灵犀》杂志记者)转引自:《灵犀》2015年第9期专题